MISQ专栏
MISQ专栏

众包竞赛如何增加参赛作品量?

日期:2022-04-20    来源:CNAIS “MISQ China Impact”团队    作者:Lian Jian,Sha Yang,SulinBa,Li Lu,Li Crystal Jiang   编辑:郭怡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点击:

背 景

近年来,众包(crowdsourcing)平台蓬勃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将其业务放到网上进行众包。常见的众包任务包括产品设计、图形设计、软件研发、翻译等。众包组织者多数时候选择竞赛的形式(参考图1),用高额奖金吸引参与者参赛,最后从中选择获胜者,采纳其方案并对其进行奖励。如果有更多的参与者,企业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群众智慧,从中选择更优/更合适的方案。因此,企业和众包平台需要采取一些手段激励更多参与者参赛。

图1 众包平台竞赛举例

在互联网环境中,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参赛者往往面临三方面的不确定性:1)组织者行为不确定性 (host behavioral uncertainty);2)任务不确定性 (task uncertainty);3)竞赛不确定性 (competition uncertainty)。

组织者行为不确定性指的是组织者的可信度存在不确定性,难以预料其是否会公平评选方案、是否会守约给予奖金。尤其是一些不知名的企业作为组织者,缺乏口碑的积累,且缺乏双向的频繁互动,难以评估参赛者的收益是否能得到保障。

任务不确定性指的是竞赛任务的复杂度可能难以评估,参赛者需要投入多少、面临何种挑战存在不确定性。

竞赛不确定性指的是参赛者难以评估其在竞赛中获胜的概率。处于这些不确定性,参赛者参与竞赛、提交作品的动机会被削弱。

本文重点关注两种机制——奖金保证和过程中的反馈——对参赛作品提交数量的影响。奖金保证指的是组织者保证会选出竞赛获胜者并给予奖金。过程中的反馈指的是组织者在竞赛过程中对针对参赛作品给出评分并对所有参赛作品给出公开的文字点评。文中假设这两种机制对参赛的不确定性会产生影响,并最终影响参赛作品量。


假 设

结合文献,文中提出了13个假设,具体内容罗列如下。


研究环境与数据

本研究与一个匿名的众包平台进行合作。该平台成立于2008年,主要注重logo设计、网页设计等图片设计的众包。每个竞赛的流程如图2所示。作者收集了2011年6月23日至7月5日所有的logo设计竞赛(共1031个),每12小时记录一次提交情况、以及打分和文字点评的情况。其中,打分为1-5分制,加上没有打分和淘汰两种情况,可以分为四类:负分、低分、高分、无打分。文字点评也根据内容被标注为负面点评和高分点评。

图2 竞赛流程


研究发现与结论

基于线性回归的分析结果,文章对假设做出检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奖金保证的作用:有奖金保证的竞赛收到的参赛提交数量比无奖金保证的竞赛更多,平均约多出50个。

过程中的反馈的作用:过程中的反馈起到什么作用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具体来说,可以分别看总体数量和负分、高分的数量。评分和点评的累积总数量越多,则每个阶段的参赛作品提交数量越多。但是对于负分或高分的评分和点评,其对参赛却是负面作用。即,积累的负分或高分的评分和点评数量越多,则每个阶段的参赛作用提交数量越少。

奖金保证对反馈作用的调节:奖金保证对评分和点评的总数量的作用具有负向调节的作用。换句话说,有保证比无保证的竞赛,评分和点评的总数量对于参赛提交量的正面作用越弱。对于负面的评分和点评的累积数量,奖金保证没有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对于高分的评分和点评的累积数量,其对参赛量的负面作用在有保证的竞赛中更弱一些。

由此得出,前文提出的假设中,除了H6a和H6b之外,均得到了支持。这些结论能够帮助平台和竞赛组织者做出一些决策来吸引更多人参赛。例如,竞赛组织者需要控制过多的负面评分或高分点评。


参考文献:

论文信息: Jian, L., Yang, S., Ba, S., Lu, L., &Jiang, C. (2019). Managing the crowds: the effect of prize guarantees andin-process feedback on participation in crowdsourcing contests. MIS QuarterlyVol. 43 No. 1, pp. 97-112.

下载链接: https://misq.umn.edu/managing-the-crowds-the-effect-of-prize-guarantees-and-in-process-feedback-on-participation-in-crowdsourcing-contests.html


作者详细信息:

Lian Jian

Assistant  Professor, USC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

ljian@usc.edu

https://pressroom.usc.edu/lian-jian/


Sha Yang

Ernest Hahn  Professor of Marketing,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hayang@marshall.usc.edu

https://www.marshall.usc.edu/personnel/sha-yang


Sulin Ba

Professor,  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T  06268 U.S.A.

sulin.ba@uconn.edu

https://www.business.uconn.edu/person/sulin-ba/



Li Lu

Associate  Professor, College of Business & Public Management, West Chester  University

llu@wcupa.edu

https://www.wcupa.edu/business-publicManagement/lLu.aspx


Li Crystal J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rystal.jiang@cityu.edu.hk

https://scholars.cityu.edu.hk/en/persons/li-crystal-jiang(c2dee67c-9600-417f-911d-00af515293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