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研究概述
该研究探索了在线慈善借贷中宗教差异相关的偏见的影响。研究证明了宗教距离对贷款活动具有负面影响,超过了其他既定因素的影响。此外,贷款人的线下社会背景(多样性、社会敌意和政府对宗教的偏袒)对上述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宗教团体成员身份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后果,也有不利的后果,总体上增加了贷款,但使贷款偏向于宗教相似的借款人,同时政府政策对于宗教的宽容程度是公民全球慈善行为的决定因素。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Kiva是一个亲社会贷款平台,借款人可以向个人贷款人寻求小额资金贷款。由于群体决定哪些借款人获得资金,因此融资结果会反映贷款人可能存在的社会偏见。这种偏见可能导致市场效率低下,即资源配置不理想,并且对社会包容性也会构成威胁。然而,之前没有研究探索借款人和贷款人之间的宗教差异如何影响在线慈善事业,特别是在全球性平台宗教差异可能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宗教差异对慈善事业可能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虽然具有宗教信仰的贷款人可能会更大程度地参与 Kiva,但他们的贷款行为有可能更集中发生于在宗教上表现出相似性的人。目前关于宗教差异如何在慈善领域影响用户互动的研究明显存在不足。为补充当前的研究空白,该研究主要希望解决以下两个问题:RQ1:宗教差异对 P2P 亲社会贷款利率有何影响?RQ2:线下和线上背景相关的因素如何调节宗教差异的影响?
02 研究框架与假设
在线平台上的用户根据近似身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用户会表现出对类似群体的偏好,例如贷款人更喜欢文化相似且地理位置相近的借款人,或根据地理位置加入贷款团队并贡献更多贷款。如果将宗教视为一种社会内群体,可以预测 Kiva 上存在宗教亲社会联系,从而产生假设一:H1(宗教效应):贷方和借方之间的宗教距离将对借贷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过去文献表明社会凝聚力与冲突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宗教是塑造个人社会群体的独特强大力量,因此宗教亲社会联系会随着宗教动机的社会敌对行为的增加而发生转变。在本国遭遇宗教冲突的贷款人可能会更加关注对其内部群体(同一宗教)的支持。当借款国涉及宗教的社会敌对行为增加时,我们预计会出现类似的结果,从而产生以下假设:H2a(贷款国社会敌对行动的调节效应):贷款国社会敌对行动将放大宗教距离对贷款量的负面影响。H2b(借款国社会敌对行动的调节作用):借款国社会敌对行动将放大宗教距离对贷款量的负面影响。来自宗教高度多元化国家的贷款人在缩小贷款选择范围时可能会将注意力从宗教上转移开。因此,贷款国的宗教多样性应该同样减轻在线亲社会性(外群体回避)中群体内的偏袒和对外群体的反对,从而产生以下假设:H3(贷款国宗教多样性的调节作用):贷款国宗教多样性将减弱宗教距离对贷款量的负面影响。宗教偏袒与社会的宗教信仰水平呈正相关。宗教偏袒程度较高的国家会协调社会福利活动,以建立和增强宗教信仰。因此来自宗教偏袒程度较高的国家的贷款人更有可能更喜欢支持同一宗教的借款人,从而产生假设四:H4(贷款国宗教偏袒的调节作用):贷款国宗教偏袒将放大宗教距离对贷款量的负面影响。在 Kiva社区组成贷款团队中,具有共同利益的组织贷款人团体协调他们的贷款。这样的团队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因为它们可能会放大社会分类和基于身份的偏见。人们可能会因为群体成员身份而做出次优决策,因为作为团队成员的身份会提高社会身份的显著影响,从而推动群体内身份的一致性,并放大内群体同外群体的身份差异,从而产生假设五:H5(贷款国宗教团队成员身份的调节效应):贷款国宗教团队成员身份将放大宗教距离对贷款量的负面影响。下图总结了研究中的假设。

*图片改编自文章内Figure 1
03 研究方法
实验通过 Kiva 的公共 API获取贷款数据,并将数据按照国家与年度进行聚合。对于自变量宗教距离和宗教多样性的衡量,首先研究关注了七大宗教团体,并计算了贷方-借款国国家对之间的宗教距离ReligionDistancekj。接下来根据来自一个国家的随机两个人属于不同宗教的概率来计算宗教多样性ReligiousDiversityk。
研究采用泊松回归的方法进行建模,如下公式所示:

根据假设2-5也构建了调节效应的模型:

*公式摘自文章
04 主要发现
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的假设。研究发现宗教距离对个人借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也揭示了宗教作为亲社会行为障碍的重要性。这种负面影响表明,虽然在线市场消除了许多与距离有关的摩擦,但它们可能无法解决或消除所有障碍。同时,调节效应的结果揭示了宗教间背景因素的重要性及其对在线亲社会平台偏见的影响,研究探索了改变宗教偏见的三种不同机制,即社会因素(即社会敌对和宗教多样性)、政府因素(即宗教偏袒)和网络因素(即宗教团队成员资格)。本研究补充了宗教距离对在线P2P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宗教差异产生的偏见,强调用户的偏好可以部分由背景因素决定。同时研究也表明在线社区设计特征可能会影响社会偏见的表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Sabzehzar, A., Burtch, G., Hong, Y., & Raghu, T. S. (2023). Putting Religious Bias in Context: How Offline and Online Contexts Shape Religious Bias in Online Prosocial Lending. MIS quarterly, 47(1).
文章链接:https://misq.umn.edu/putting-religious-bias-in-context-how-offline-and-online-context-shape-religious-bias-in-online-pro-social-lending.html
作者信息:

Amin Sabzehzar
Position: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Freeman School of Business in Tulane University
Area: The management of social issues, take a broad developmental view of society; offer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online platform design and policy.
Site: https://freeman.tulane.edu/faculty-research/management-science/amin-sabzehzar
Email: asabzehzar@tulane.edu

Gordon Burtch
Position: Professo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Fellow of the Digital Business Institute at Boston University’s Questrom School of Business
Area: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employing empirical analyses rooted in econometrics and field experimentation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the driver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social contexts.
Site: https://www.bu.edu/questrom/profiles/gordon-burtch/
Email: gburtch@bu.edu

Yili Hong
Position: Professor of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Miami Herbert Centennial Endowed Chair at the Miami Herbert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Miami
Area: The areas of Future of Work, Digital Platforms, Digital Media, and Human-AI Interactions.
Site: https://people.miami.edu/profile/f7508a21683d334770fe03a231e454a3
Email:yxh1034@miami.edu

T.S. Raghu
Position: Professor and McCord Chair of Business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s Department at the W. P. Carey School of Business,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rea: The impacts of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strategies on businesses, society, and consumers; 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platforms and the impacts of augmented intelligence on the workforce and future of work.
Site: https://search.asu.edu/profile/192381
Email:raghu.santanam@asu.edu